瀏覽次數:次
依據《陜西省社會信用條例》為持續推進新區政務誠信建設,西咸新區管委會鄭重承諾:
一、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持續推進利民便企
(一)持續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堅持就業優先,創建新區“就業先鋒”品牌,新增城鎮就業1.43萬人,持續根治欠薪、保障好農民工工資支付。持續推進全民參保,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健全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事業。提升退役軍人服務保障水平,做好工青婦等群團工作。
(二)大力發展高水平的社會事業。聚力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施好新區基礎教育高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大力推行集團化辦學,新建學校6所、新增學位10650個,持續深化教師績效分配和校長職級制改革,穩步推行教師“區管校聘”,新增“三級三類”骨干教師150名以上。優化醫療健康服務,交大附屬涇河醫院和西安國醫醫院分別于三季度前、10月底前建成投用,創新港醫院年內開診,新區急救調度指揮分中心成立試運行。優化養老托育體系,建成新區康養服務中心和2家鎮街綜合養老服務中心及3家社區養老服務站,新增托育機構6所以上。加強文化體育工作,建設村社區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點10個,新建或改建10處全民健身場地、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60場以上。
(三)不斷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加快與西安、咸陽的11條互聯互通道路建設,世紀大道改擴建和紅光路跨太平河橋北半幅及跨繞城高速橋建成通車,渭河右岸隴海鐵路橋段堤防800米斷點和西興高速改擴建新區段主線左幅貫通。建成市政道路50公里以上,新建雨、污水管網各50公里以上,西咸二水廠建成投運,灃東水廠及水源地遷建工程主體完工,新投運33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新開工公共停車位2500個以上。
(四)著力提升城鄉融合發展水平。新建高標準農田1.3萬畝,建設市級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田4000畝。深化農村“三資”改革,壯大農村集體經濟規模,新增集體經濟收益超50萬元的村6個以上,確保集體經濟收益20萬以上村達到60%以上。堅持統籌編制實施城建計劃和鄉建計劃,持續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農村公路改造20公里以上、供水工程改造提升4個村以上、戶廁改造1800座。加強農民職業技能培訓,新建成群眾家門口零工驛站5個,促進農村勞動力多渠道就業。
(五)持續優化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完善科創政策,嚴格抓好政策兌現。不斷優化科創服務,引進科技中介服務機構20家以上,新增科技服務示范機構10家以上。完善科技金融體系,建成科技企業融資信用服務平臺和西部創投服務中心,開展先投后股試點,完善投小投早投科技的政策體系,新增基金規模40億元以上,新發行科技金融產品5款以上。建立完善秦創原資本、科技、人才三大市場的對接互動機制,促進資本、科技、人才自由流動、精準匹配。
(六)持續深化營商環境建設。提升審批服務質效,推廣“極簡審批”“用地清單制”改革,全力抓好“高效辦成一件事”集成改革,各級政務服務事項全部實現一廳式辦理,推出高效集成一件事30個以上。規范對企業的日常監管,探索建設市場綜合監管大模型,開展行政執法行為規范建設年行動,加快打造“無事不擾”監管環境。優化助企服企體系,對“五上企業”及各類優質企業全部配備助企聯絡員。用足用好減稅降費、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各類產業政策,全力支持企業擴大生產、降低成本、增強效益。
二、守信踐諾和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一)堅持依法行政。聚焦依法科學決策、依法高效行政、依法規范執法,優化用好法律顧問制度,確保規范性文件和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率達100%,全面清理各類沒有法律依據的審批、檢查等事項。
(二)堅持政務公開。按照“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的原則,大力推進決策、執行、管理、服務和結果全過程公開,特別是主動公開新區各類政策文件并同步開展政策解讀,督促政策兌現和落實。
(三)堅持重信守諾。全面落實信用承諾制度,嚴格實施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出重拳治理拖欠企業賬款和招商引資等領域的失信行為,積極創建信用經濟示范區,擦亮“誠信西咸”品牌,營造守信互信的良好信用環境。
(四)堅持廉潔從政。切實加強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設,不斷完善權力監督制約機制,深化對行業性、系統性廉政風險的標本兼治,堅決做到有腐必反、有貪必肅,持續鞏固提升風清氣正、干事創業的政治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