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穆軍祥(左)在了解草莓種植情況)
從1999年開始,西咸新區灃西新城馬王街道辦雙橋村就開始種植大棚草莓。如今,該村在村黨支部書記、雙橋村草莓協會會長穆軍祥的帶領下,走出了一條綠色高效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之路。
1973年,19歲的穆軍祥參軍入伍,3年的部隊生涯練就了他吃苦耐勞、扎實能干的品質。1978年,穆軍祥在部隊加入中國共產黨。1999年,退役后的穆軍祥被群眾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20年前,雙橋村以種糧為主,村民收入微薄。穆軍祥看到有少數村民種露天草莓,因為不好管理,遇到陰雨天會發霉,村民損失很大。為給村民探索一條致富道路,穆軍祥帶頭號召黨員干部建設竹竿大棚種植草莓,有7戶村民響應號召,先種了23畝地竹竿大棚草莓。隨著收益增加,2002年該村62戶村民建起203畝大棚草莓。由于大棚草莓價格好,村民收入可觀,到2009年,村里143戶村民建起1100畝大棚草莓。
就在穆軍祥帶領村民發展大棚草莓時,有村民發現草莓苗栽到地里長勢不旺,葉片發黃干枯,嚴重的爛根爛苗,這可急壞了穆軍祥,于是他下定決心外出“取經”。
穆軍祥找專家、請教授,多次跑外地學技術。隨后,他在鄰村為村民租了50畝地進行“試水”實驗,并建起鋼管大棚草莓基地。經專家講解,由于長期種植草莓,土地積攢過多病菌病害,導致土壤營養不良。經過專家的指導和兩年的實驗,草莓“試水”實驗成功,大棚草莓長勢喜人,色澤鮮亮,吸引了村民們紛紛前來學習種植經驗。
“我在實驗期引進章姬、紅顏、甜查理等新品種,又在草莓地里套種西紅柿、辣椒、黃瓜等蔬菜,解決重茬問題,也帶來了高收益。2018年,全村206戶村民建起設施農業大棚1300畝。村民從露天草莓每畝年收入1~2千元,提高到現在每畝收入5~6千元,小草莓讓他們過上了‘莓’好生活!”穆軍祥興奮地說。為村民找到致富之路,穆軍祥也收獲了屬于自己的榮譽:他先后被評為“西安市文明標兵”“西安市黨員致富帶頭人”“西安市優秀調解員”;2017年被西咸新區灃西新城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
如今,在灃西新城管委會、農林水利局的支持下,雙橋村種植的草莓品種日漸豐富,面積逐年擴大,2019年發展設施農業大棚草莓1684畝,總產量195萬公斤,成為全省最大的草莓交易市場。
“下一步,我將帶領村民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把草莓推向高端市場,實現低端種植向高端種植的升級轉變,把雙橋村現代設施農業做大做強?!蹦萝娤樽孕诺卣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