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杏果、李子、紅薯、蘋果、黃桃、黃花菜……這一個個普普通通的農產品,在空港新城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正在發生著華麗的轉變和升級。
轉變形式,讓傳統紅杏幸福起飛

太平紅杏種植歷時悠久、色澤紅潤、味道甘美,近幾年來已經逐漸發展為區域群眾增收的主導產業,銷售的形式正在由傳統的客商收購向電商銷售和旅游帶動轉變。
為進一步做大太平紅杏產業鏈,增大紅杏品牌效應,今年5月份,空港新城舉辦了“2019紅杏采摘節”,既讓游客體驗了新鮮的杏果采摘,又讓游客在附近的農家樂品嘗到天然無公害的特色小吃,期間還組織了多場電商扶貧推介活動,讓鄉村特色體驗與農產品銷售密切融合。通過改變銷售形式,讓普普通通的紅杏也搭上鄉村旅游的順風車,真正幸福地起飛。
多方動員,讓滯銷李子秒變搶手貨

近幾年,黑布林李子因為結果率高、產量大,從2015年起,太平鎮就有群眾開始大面積種植。今年黑布林李子開始大面積坐果,群眾一直聯系不到客商,近50萬斤改善群眾生活的開心果眼看就要變成愁心果。
新區和新城相關部門得知這一消息后,迅速聯動,一方面動員社會企業、愛心人士及黨員干部,為群眾貢獻愛心,通過以購代捐的形式幫助群眾解除燃眉之急;一方面聯系電商幫扶帶頭人王亞樓,借助他的電商平臺,開展線上銷售。通過轄區各界的努力,群眾滯銷的黑布林李子快速被分銷出去,實現了單日銷售量突破2萬斤。
全程呵護,讓扶貧紅薯扶起群眾紅火日子

今年4月,空港新城“紅薯種植”產業扶貧項目全面啟動,23戶貧困戶利用閑置土地種植高產紅薯。
政府為他們提供了優質種苗、組織志愿者幫助栽植、邀請專業合作社全程提供技術指導,幾個月來,新城各級扶貧干部多次深入田間地頭,查看紅薯長勢。
近期又逢紅薯豐收時節,政府又幫助聯系客商、對接愛心超市,為貧困戶解決銷售問題。貧困戶王爭選一畝半的紅薯,就有7000斤產量,按1.5塊錢一斤算,他這一畝半閑置地今年便會有1萬多元收入。
出謀劃策,讓普通黃桃來一場華麗的轉變

“還記得貧困戶王轉歌家的生態農場嗎?……”前幾日,這樣一則微信消息在空港新城幫扶干部工作群里被扶貧干部黃軍鋒發出,一時間,讓大家回想起這個自立自強的貧困戶王轉歌。今年6月份,新城扶貧干部為她找路子、出點子,針對她家實際情況,幫她開辦起了生態農場,通過這一平臺整合銷售農副產品。
中秋節前,她家的黃桃、黃花菜又到了成熟的季節,扶貧干部又化身聯絡員、銷售員,一方面聯系電商幫扶帶頭人王亞樓,給她傳授電商銷售心得,同時幫她代銷黃桃、黃花菜等農產品。一方面在工作群里幫她做宣傳、拉生意,在短短一周內,王轉歌家的6000多斤黃桃就這樣順順當當地售罄,黃花菜也賣了70多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