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父親年事已高并患有嚴重頸椎病;母親也因患有腦梗等疾病行動不便;妹妹又有智力問題,需人照顧,作為家中頂梁柱的王戰明卻在車禍中嚴重骨折,喪失勞動能力。此后的一年里,他只能躺在床上休養。一家人的生活境況急轉直下,日常開銷捉襟見肘,連給母親買藥看病的錢都湊不齊。

如今3年過去,王戰明一家順利脫貧,開辦的家庭洗衣液作坊,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年銷售額超過40萬元,與陜西、甘肅的大型商貿公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還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2017年,西咸新區共有未脫貧戶1535戶(3745人),1個貧困村。經過各級的努力,2018年底時,新區所有貧困戶均達到退出標準,完成了1375戶(3495人)和1個貧困村的退出工作,脫貧人數占總量的93.3%,政策性保留160戶250人今、明兩年退出。貧困戶年人均純收入超2萬元,貧困發生率由0.47%下降到0.03%。貧困村集體經濟收入超5萬元,貧困發生率降至0.77%。
精準施策 不落一戶幫扶到位


病有所醫
新農合、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商業保險覆蓋率達到“四個100%”。
學有所教
緊緊圍繞教育精準資助和控輟保學兩項鋼性指標,貧困家庭學生無一人輟學,保學率達到100%。

住有所居
堅持以保障住房安全為目標,全面完成195戶改造任務。
老有所養
實現了“應保盡保,應助盡助”,納入農村低保1094戶2798人,特困人員272戶279人,兜底率達到82.2%。


勞有所獲
安排就業人數694人,在冊貧困戶有勞動力戶全部實現戶內至少有一人就業。
業有所興
培育新型經營主體,通過主體帶動、自主發展、入股分紅、托管代管等形式對新區貧困戶實現了全覆蓋。
銳意創新因地制宜打造工作亮點

“資助全覆蓋+貧困學生”
通過“助飛行動”、“筑夢計劃”,“頂梁柱工程”等,實現了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學段貧困學生教育補助的全覆蓋。

“電商+貧困戶”
大力發展電商扶貧,已培育多家具有一定規模的電商扶貧項目。如杏棗之鄉空港新城太平鎮全體貧困戶均與電商企業簽訂產業扶貧協議;灃東新城與灃東農業公司和京東云合作,實現全區貧困群眾電商扶貧全覆蓋;灃西新城采用“電商平臺+貧困戶”的模式,與自主發展產業種植蔬菜瓜果的貧困戶簽訂了“電商平臺戰略合作協議”。

“扶貧+城改+代理財”
灃東新城按照現行搬遷安置政策,與貧困戶簽訂《拆遷補償款代管協議》,即貧困戶自愿將拆遷補償款、搬遷過渡費、生產生活補貼、獎勵等政策性補貼委托灃東新城慈善會代理財的,慈善會將按照與灃東新城管委會土地儲備中心簽署的資金使用協議,以6%的年利率,按季度向貧困戶支付利息。
“大社區+公司運營+貧困戶入股”
空港新城利用拆遷機遇,在建大社區的前提下,將散落在群眾每家每戶的拆遷預留商業面積統一經營管理,按照“政府監管、市場主導、群眾自營”的思路,統一管理經營,按章程分紅,提高群眾收入。

“公司+合作社+基地”
西咸新區產業扶貧項目發展勢頭良好,已發展29個扶貧產業項目,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運作模式,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

“消費扶貧+扶貧產品”
開展了多次“消費扶貧”活動。通過動員社會各界消費貧困戶產品,推廣打造特色扶貧品牌,以“消費扶貧”為契機,幫助貧困戶實現增收脫貧,架起消費者與貧困群眾之間的橋梁。

“第一書記+貧困村”
委派多名業務扎實、能力突出的青年干部赴貧困一線擔任“第一書記”,充分發揮出脫貧攻堅“尖兵”作用,在產業培育、項目建設、融資服務等方面,實施“滴灌式”精準服務,著力破解扶貧發展難題,幫助貧困戶實現穩定增收,幫助貧困村提升發展能力。
“防返貧機制+脫貧戶”
對全區2016年以來的已脫貧戶實行常態化監測,實時掌握已脫貧戶生產生活情況,重點監測“兩不愁、三保障”問題不能有效保障、預期收入有下降趨勢、家庭勞動力減少、家庭成員患大病、經常性的大額支出及家庭突發特殊狀況等情況,設定三級預警等級,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個性化處置方案,全力防止返貧情況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