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6月,西安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公布了“2025年陜西省創新型中小企業名單”,西咸新區多家入區企業入選。其中,11家企業有著共同的成長密碼——均由秦創原春種基金早期孵化培育。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西咸新區以金融活水持續灌溉創新土壤的生動實踐。
首筆資金
為技術突破“雪中送炭”

在廣東東莞的一處工業車間里,陜西圣昊朗道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亞臨界水熱處理技術及系統集成裝置高效運轉,成噸餐廚垃圾經其處理后,轉化為生物油與有機液肥。“1噸餐廚垃圾可產出價值約2000元的產品,這套技術經濟模型能成功落地,春種基金100萬元啟動資金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惫緞撌既送鯓浔娊淌诮榻B。
2022年,王樹眾團隊歷經15年研發的技術已積累48項專利,卻在產業化前夜遭遇資金梗阻。“春種基金不僅提供了‘啟動燃料’,更帶來行業資源與配套服務?!蓖鯓浔娊淌诒硎?。在雙重賦能下,該技術快速突破:2023年6月,國內首臺5噸/天工業化裝置在東莞投用;2024年,50噸/天全自動化裝置在廣東另一城市落地。如今,這套“西安方案”已推廣至廣東、四川、青海等多個省份。
同樣受益的還有西安速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2021年9月,成立僅一個半月的該公司就獲得100萬元春種基金投資,讓長安大學李偉教授團隊的異物檢測技術得以推向市場?!爱敃r我們自籌25萬元,但研發、中試、設備制造處處需要資金,這筆錢真是雪中送炭。”公司副總經理麻樹波回憶。

在資金加持下,企業發展駛入快車道:公司研發的高端食品異物檢測設備遠銷越南、美國等十余個國家,2024年銷售額達到2023年的6倍,今年前7個月的營收已經超過24年全年。
作為錨定投早投小的典型,春種基金的獨特價值在于批量精準滴灌秦創原“科創種子”,破解科技成果轉化難題。在春種基金的“第一桶金”加持下,眾多科創項目成功轉化,產品順利走向市場。數據顯示,西咸金控資本管理的秦創原春種基金累計投資256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累計出資2.389億元,全面覆蓋了全省23條重點產業鏈及全市19條特色產業鏈,其中217家企業被納入全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庫,79家成長為高新技術企業。
全鏈條服務
為企業發展“全程護航”
企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西咸新區完善的金融生態?!笆袇^聯動的政策優勢,讓我們能快速響應企業需求?!蔽飨绦聟^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1+6+36”全鏈條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即1個新區科技金融總站、6個新城及園辦科技金融工作分站、36個產業園區科技金融網點),新區科技局上半年開展政策宣講和企業培訓110場次,組織投融資活動53場。截至6月底,西咸新區科技企業已實現融資額45.29億元,同比增長67.86%。
“過去政策像‘撒網捕魚’,覆蓋面廣卻難觸核心需求;現在則像‘精準滴灌’,直擊企業痛點?!蔽靼蹭啬仙锟萍脊煞萦邢薰径麻L盧威深有感觸。今年初,企業簽下海外億元訂單需擴大產能,西咸新區氣候投融資產業促進中心迅速組織專家上門,協調銀行為其定制低息貸款方案,僅一個多月,5.4億元綠色貸款便順利到賬。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持續升級金融服務:針對初創期和成長初期科技企業開展創新積分制試點,推動金融機構開發專屬產品;結合氫能產業聚集區特點,開發“氫能貸”提供精準融資;秦創原專利池獲得1億元整體授信,讓知識產權“變現”更便捷;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西安速視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業獲得西安市首批“先投后股”資金支持。
7月初,首期規模100億元的陜西省科技創新母基金落地西咸,聚焦投早、投小、投長期、投硬科技,建起“種子-天使-VC-PE-并購-S基金”全生命周期投資體系,為新質生產力壯大進一步夯實金融基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