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1-6月,西咸新區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5%,規上工業總產值二季度同比增長41.3%,增速較一季度提升32.4個百分點。
光伏、特種車兩條百億級產業鏈上半年產值分別達197.3億元、86.4億元,同比增幅65.0%、22.8%。
近日,西咸新區上半年經濟發展“成績單”出爐,彰顯出西咸新區工業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以來,新區緊扣“三個年”活動和“八場硬仗”部署要求,堅持“工業立區、產業強區”,狠抓產業鏈發展和重點項目建設,打造新質生產力聚集高地。
支柱產業“頂天立地”

走進位于灃東新城的陜西同力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U型組裝流水線上一派繁忙,機械臂與工人協同作業,每12分鐘便有一輛近4米高的非公路寬體自卸車“走”下整裝線。在新能源產品車間,工人們正加緊調試甲醇混動自卸車動力系統,這是企業繼純電動、氫能車型后又一量產化創新成果,適配多種復雜工程場景。車間外,數百輛黃色自卸車在停車場整齊排列,依托“一帶一路”倡議,這些產品即將發往中亞、印尼、秘魯、剛果金等新興經濟體。
“國際業務是企業業務版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出口額和市場份額穩步增長并持續發力,公司在多個國家開辟‘新戰場’。”企業董事會秘書楊鵬介紹,2024年,企業收入達到61億元,市場版圖擴展至東南亞、中亞、非洲、南美等30余個國家和地區,特別是其研發的TLH135混動車型成功打入秘魯高端礦業市場,實現中國產非公路用車在南美零的突破。
同在灃東新城的西安日立能源電力電容器有限公司,今年產值已突破5億元。作為日立能源在中國設立的唯一電容器生產基地,其2023年投產的全球電容器及電能質量產品基地,與后續簽約的柔性直流輸電產品制造基地,持續助推新區能源綠色低碳轉型。
近年來,西咸新區聚焦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食品和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汽車產業、航空航天等領域發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打造了一批具有強大支撐力的支柱產業。今年1-6月,六大支柱產業產值達到373億元,增長35.5%,超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增速12個百分點,占新區規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提升至73.4%。
產業結構“新”意遍地
近日,西咸新區入區企業德創未來質子汽車成績單出爐。2025上半年,產品訂單量強勢突破2834臺,同比增長238%。

“我們聚焦牽引車、自卸車等5大主銷產品,精準布局煤炭、砂石料、混凝土等7大細分市場,銷量一路高歌猛進。”企業負責人表示,目前質子汽車交付版圖已覆蓋江浙、陜蒙、晉魯、云貴、河北、河南等核心區域。今年5月,首批氫燃料電池牽引車出口澳大利亞,標志其產品與技術獲國際成熟市場認可。
質子汽車的高速發展是西咸新區氫能領域產業壯大的縮影。截至目前,西咸新區引入、培育氫能企業87家,其中上游制儲加氫技術及裝備企業42家,中游氫燃料電池及配套企業18家,下游運用及測試企業27家,企業總數占陜西省半數以上。
目光轉向LED顯示領域,在位于灃東新城的西安青松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企業全系產品采用三合一集成板技術,將傳統電源接收卡與轉接板集成到一張電路板上,實現箱體更薄、集成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的效果。
“最新發布的三代會議一體機支持實時字幕、多語言翻譯、會議總結等。”產品總監王敏松介紹,該設備首創性集成激光雷達觸控技術,解決了大屏交互難題。憑借硬科技實力,青松光電產品遠銷140個國家和地區。今年1-6月,企業海外營收同比增長89%,海外業務呈現強勁增長態勢。
近年來,西咸新區積極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以隆基、聚能超導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產業累計產值增長56.1%;以同力、三一為代表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累計產值增長19.7%。全區先進制造業持續壯大,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73.4%,相較于2022年,提升了17.2個百分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優質企業活力迸發
近日,備受關注的雅魯藏布江水電工程正式啟動建設。該工程面臨高海拔等地質難題,其中江上無法垂直鉆孔勘察成關鍵瓶頸。工程團隊采用西咸新區入區企業太合探鉆自主研發的改進型鉆機,成功攻克技術難題并獲取關鍵地質數據,為工程建設提供支撐。

陜西太合智能鉆探有限公司深耕于智能鉆探裝備研發設計、生產加工、工程技術服務,是全國領先的鉆探領域一體化解決方案和產品提供商,不僅承擔國際重大項目建設核心技術攻關,也同時為“一帶一路”建設持續賦能。

今年1月,該公司在新疆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及智能鉆探裝備生產基地正式開業投產。這是繼灃東新城自貿功能區與新疆霍爾果斯經濟開發區清水河配套園區簽署自貿協同合作協議后,落地的首個生產型產業合作項目,標志著兩地自貿創新合作邁出新步伐。
今年上半年,企業產值達3.3億元,同比增加11.5%。另一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陜西迪泰克新材料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領域也在持續加速跑。企業研發的CZT探測器讓CT擁有“光子級視力”,不僅能識別骨骼中0.1毫米的微裂縫,甚至還能分辨出組織間微妙的能量差異。
這項由西北工業大學介萬奇教授團隊耗時十余年攻關的技術,被業界稱為“醫學影像的光子革命”,如今實現量產,也讓迪泰克成為國內首家能夠實現批量化生產探測器級CZT材料及器件的企業。
與此同時,其規劃建設的二期項目也再持續刷新進展:“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設備調試等工作,二期投用后總產能將提升6倍。”迪泰克相關負責人介紹,二期項目總投資2億元,主要進行CZT晶體生長生產線改造,建設線陣、面陣型光子計數成像模塊產業化生產線,建成后迪泰克將成為國內首個國產CZT光子計數成像模塊產業化基地,解決國產高性能CZT輻射探測器的瓶頸問題。
今年以來,西咸新區累計新增“小升規”企業48戶,規上工業企業總數達到392戶。同時,工業企業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優質中小企業梯度發展初見成效:新區省級創新型中小企業746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6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9戶、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1戶、省級制造業創新中心2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2戶;國家級綠色工廠6戶、省級綠色工廠8戶;三一智能裝備、綠能慧充等6戶企業入選陜西省2025年度(第一批)先進級智能工廠名單。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圍繞“4+1”重點產業布局,做優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吸引助力更多優質項目在新區落地壯大,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