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涇河新城正式印發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的銜接改革試行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兩項行政許可事項進行同步審批、雙重把關,將原需要50個工作日辦結的事項壓縮至10個工作日審批辦結。這項改革,不僅是西咸新區首例成功探索環評、排污許可兩項行政許可事項新模式的改革案例,還是優化新城審批流程、提升政務服務質量的有力舉措。
為貫徹落實《生態環境部關于進一步優化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意見》(環環評〔2023〕52號)及“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行動有關要求,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涇河)工作部堅持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深刻轉變政府職能為核心,用改革思維推動制度創新,于2023年年底著手研究,通過對轄區企業和重點項目開展大量的走訪調研和入戶幫扶,梳理環境執法監管工作的堵點痛點難點,依據生態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在今年年初確定了改革探索方向,決定試行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的銜接改革,推進環評、排污許可制度高效聯動,發揮制度合力,優化環評管理,提升源頭預防效能。
據悉,按照以往審批模式,需在項目建設前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審批,在生產線和環保設施建設完成后試運行前再申請排污許可證,按階段逐步辦理,時間跨度大,企業至少要跑兩次。對企業來說,環保審批手續專業性強,填報內容繁雜,項目建設周期長,兩次辦證手續也較為復雜。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涇河)工作部在日常與排污單位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到排污單位依據環評報告填報排污許可證過程中,仍面對不少技術問題。為此,涇河新城主動為企業在環評和排污許可證辦理中提供專業指導,通過政務服務中心的“政務外賣”上門服務、接件窗口和審批部門之間協調溝通等方式,讓企業少跑馬路、少走彎路、多用網路,切實解決企業兩次審批及專業性強等難題,將排污許可填報中存在的問題前置解決在環評審批、技術評審的過程中,通過現場勘察、當面溝通討論,根據專家評審會提出的修改意見完善項目環評報告,并全面考慮納入排污許可證填報、審核中,同時結合排污許可技術評估意見完善環評報告。至此,完成探索兩項行政許可事項“一套材料、一窗受理、同步審批、雙重把關、一次辦結”接續辦理的新模式,提高審批效率,推動政府職能向減審批、強監管、優服務方向轉變,持續優化營商環境,服務新城經濟高質量發展。
西咸新區涇河新城結合其產業布局和環境管理特點,在方案中明確了審批改革產業項目范圍,排污單位在環評編制階段或環評審批過程中作出承諾,按照自愿申請原則,可實施環評與排污許可同步辦理,實際辦結時間由法定的50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以內,企業辦事成本大大壓減。同時,方案中還明確了“證后管理”相關事項。在大力推進改革,簡化審批手續的同時,有效提升企業的環保主體意識,加強企業的環保主體責任落實。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涇河)工作部持續加強事中事后監督,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生重大變動的,及時指導依法重新辦理環評審批和排污許可手續。
下一步,涇河新城將結合拓展“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不斷探索創新,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服務質效,提高改革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