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西咸新區投資環境說明會暨入區項目簽約儀式上發布了《西咸新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產業定位與空間布局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公布了新區現有的93個創新載體。具體情況及分布地圖引發強烈關注。9月26日,西咸新區召開媒體通氣會對《指引》進行了詳細解讀,擇優“點單”
93個創新載體任你選。
創新載體是西咸新區承載、推動“兩鏈”融合產業培育、集聚、鏈條化發展的主陣地。西咸新區工信局副局長董廣立在通氣會上詳細介紹了《指引》中有關新區“兩鏈”融合創新載體的建設情況。

目前,新區共有創新載體93個(其中,產業園區54個、寫字樓39個),規劃總面積2216.85萬平方米,主要分為標準化廠房、產業研發用房、寫字樓宇和配套用房四類。根據規劃,2021年新區創新載體可供使用面積為309萬平方米,未來三年可供使用面積為889.38萬平方米。
與此同時,西咸新區還將對以上創新載體強化產業配套,年底前,推進已投用的產業園區、寫字樓宇公共交通全覆蓋。并在園區引入專業化管理團隊,推進產業園區市場化運營,完善優惠政策,降低入園企業運行成本,鼓勵優質企業“拎包入住”“先租后讓”。
《指引》中還附有西咸新區產業地圖,標注各新城、園區可租售的創新載體面積、招商聯系人等信息。特別是標準化廠房方面,明確了層高、載重、最大供電量、設計用水量等信息,便于有投資意向的科創型企業和項目選擇最適合的“良巢”而棲。
5個“有利于”,推動新區現代產業發展。

董廣立用5個“有利于”解讀了新區秦創原總窗口產業定位、空間布局和創新載體的特點。
有利于做大新區現代產業規模,推動產業集群式發展;
有利于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做強新區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現代產業創新發展;
有利于精準招商,圍繞主導產業強化科技攻關,提高新區產業能級;
有利于做優新區產業布局,把合適的產業,放在合適的地方,通過加強特色產業,實現差異化和錯位發展,優勢互補;
有利于做實新區產業配套,提升優化產業發展軟環境,讓更多企業得到實惠,助力新區集約節約利用土地,提高畝均效益。
整個新區一盤棋,推動產業轉型躍遷。

在新區產業發展總體定位與方向上,《指引》明確,立足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和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布局,放大秦創原總窗口優勢,以深化“兩鏈”融合為導向,統籌新區產業發展資源要素,全力推動新區產業向集群化歸聚、鏈條化培育、園區化承載轉型躍遷,驅動“兩鏈”深度融合“關鍵支撐”,構筑產業高質量發展、“雙循環”創新發展、開放合作發展“三個新高地”,打造彰顯特色魅力的文化旅游融合示范區,真正將秦創原總窗口的新機遇新優勢內化為支撐新區更好發揮創新城市發展方式試驗區綜合功能的核心驅動力。

《指引》明確了西咸新區“兩鏈”融合的產業方向,即圍繞支撐全省23條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入西安市“6+5+6+1”現代產業體系,厚植產業優勢,形成符合實際、融入特色、適度前瞻的新區“兩鏈”融合重點產業方向,助推新區“6+1”(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科技研發、臨空經濟、文化旅游、總部經濟和都市農業)主導產業集群發展。

同時,《指引》還明確了新區立足“五大新城+能源金貿區”空間格局和優勢基底,形成各新城、園辦支撐“6+1”主導產業集群的“兩鏈”融合產業定位與空間布局:在空港新城打造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在灃東新城打造秦創原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在秦漢新城打造秦創原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發展聚集區;在灃西新城打造秦創原科創和現代信息產業聚集區;在涇河新城打造秦創原先進制造業聚集區;在能源金貿區打造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總窗口中央商務配套區。

《指引》的發布,旨在進一步發揮好西咸新區秦創原總窗口優勢,凝聚創新驅動、產業拉動、開放帶動三大動力,實現產業定位明晰、產業方向精準、空間承載明確的三個層級協同匹配,全力打造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創新驅動平臺,著力構建“兩鏈”深度融合、產業加速成長的前沿高地,以創新驅動助推新區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