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充分發揮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對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保障作用,西咸新區生態環境局(空港)工作部圍繞環保手續審批、環境執法監管、技術幫扶指導、企業環保難題4個方面,提出9條具體措施,不斷提高服務企業的精度、深度、溫度和力度。
綠色審批,一站服務
環保手續審批方面,9條措施確定了全過程幫辦服務工作重點,安排專人靠前服務,為企業量身定制環保待辦清單,預先提醒各類手續辦理節點,全程跟蹤指導服務,同時,設計使用《空港企業環保服務記錄手冊》,確保高質量服務效果,助力企業快速落地投產。另外,搭建轄區擬“打捆”開展環評意向企業交流平臺,指導幫助“打捆”項目完成審批,降低企業手續辦理成本。具體措施包括:延伸企業全過程幫辦服務。建設項目應納盡納。將需要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和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全部納入“清單制+責任制”,明確專人負責、提前介入、跟蹤服務,及時解決企業在環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提供從環評編制到環評審批的全過程保障。量身定制待辦清單。根據建設項目類型、規模、生產工藝和開竣工節點等,為企業定制環保待辦清單,倒排手續辦理計劃,并建立技術咨詢專家庫,借助專業力量強化咨詢指導服務支撐性,不斷延伸企業全過程服務管理模式。指導鼓勵環評“打捆”編制。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園區內同一類型小微企業項目“打捆”開展環評審批,統一提出污染防治要求,單個項目不再重復開展環評,指導幫助“打捆環評”編制,一次審批,減輕小微企業負擔,提高環評審批效能,加快建設項目投資落地。
差異執法,免罰減罰
環境執法監管方面,9條措施要求以“服務零距離,監管不擾民;隨機之外無檢查,盡責之余不擾民”為工作目標,探索建立“分級分類執法+綜合查一次”環保執法監管新機制。同時,對監督檢查過程中發現的情節輕微且能及時整改的違法行為,推行“免罰”機制,通過簽訂承諾書,加強法律學習等形式,引導企業主體自覺守法、自我糾錯。
實行差異化監督執法。建立常態化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列入清單的,實施無打擾式監管。充分利用走航監測、污染源自動監控、視頻監控等“互聯網+大數據”科技手段,采取“非現場”監測、“非接觸”執法、“信息化”遠程監管等方式,發揮守法企業在生態環境日常監管中的正向激勵和示范效應。
輕微行為“免罰”機制。建立容錯糾錯機制,對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采取責令改正、行政約談等柔性措施進行糾正教育,不予行政處罰。以“免罰”為契機,促進企業加強自省自律,自覺遵紀守法,同時,在生態環境領域進一步推行包容審慎監管、寬嚴相濟執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推行“綜合查一次”執法模式。整合生態環境領域中涉水、大氣、危廢固廢、自動監控、環境安全等各類專項執法檢查,推行一體化執法行動,對企業全流程全要素進行一次性執法檢查,做到只進一次門,綜合查一次,查辦多件事,最大程度減輕企業負擔。
多樣指導,合規建設
技術幫扶指導方面,在“大氣環保專項體檢”、編制發放《空港新城環保助企服務指南》、《空港新城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手冊》等已有環保幫扶工作基礎上,9條措施對技術指導服務提出了新要求。一方面,增加環保體檢項目,由“專項體檢”升級為“綜合體檢”,加快推進企業環保行政合規建設工作。另一方面,開設各類環境信息系統填報專題培訓課,解決企業信息填報過程中“專業名詞看不懂”、“不會填、易填錯”等難題。
企業自主選擇培訓課程。圍繞污染源環境監測信息管理平臺、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等多個環境信息系統,分別開設專題培訓課,安排業務骨干現場操作講解,企業可根據環保業務實際需要,自主選擇培訓課程,針對性提高企業環保自治能力和管理水平。
提供“免費環保體檢”服務。成立由業務骨干、技術咨詢專家組成的幫扶小組,為轄區企業提供免費環保體檢服務,從環保手續履行情況、污染防治措施運營情況、在線監控建設、聯網及運營情況、環境應急管理制度制定落實情況、環境管理臺賬建立情況、環境安全隱患等方面指導企業合規建設,促進企業長遠綠色發展。
紓困解難,精準幫扶
9條措施制定前,空港生態環境工作部深入走訪企業調研,面對面聽訴求,圍繞企業環保失信融資貸款受限、治污成本高兩大“痛點”,對應采取“手把手”教信用修復、探索“綠島”環境治理模式有效舉措,精準服務。
指導企業信用修復。對因環境違法行為受到處罰的企業,整改到位后符合環保信用修復條件的,采取預先提醒、主動指導方式幫助企業完成環境信用修復,使其可以正常進行銀行借貸、項目招投標、跨國合作等商業活動。對于主動糾正違法行為、輕微違法卻不符合免罰條件和及時繳納罰款等改正態度良好的企業優先辦理修復工作。
探索“共享治污”新模式。探索以資金補貼、政策支持等形式,鼓勵企業投資建設運營“綠島”項目,如園區污水集中處理站、危廢集中收集貯存間、噴涂中心等環保公共基礎設施,實現工業片區污染物統一收集、集中治理、穩定達標排放,降低企業污廢處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