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7月23日,《經濟參考報》刊發《加力“七個一體化”西安咸陽區域協調發展提速》,聚焦西咸新區在推動西安-咸陽“七個一體化”發展進程中取得的新成效,展現兩地區域協調發展的加速態勢。

仲夏時節,陜西西安至興平高速公路改擴建項目的施工現場機械轟鳴。作為陜西省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重要基礎設施,項目完工后,西安至咸陽的通行時間將壓縮約30%。這是西安、咸陽各個重點項目加速推進的縮影。在西咸新區的“縫合”作用下,兩座千年古都相向而行,推動空間規劃、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城市建設、公共服務等“七個一體化”不斷加速,成為支撐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重要支點。
2024年11月24日晚,曾經穿梭在西安、咸陽兩市主城區間的陜西省咸陽市公共交通集團公司59路公交車在運營62年后光榮退出歷史舞臺。59路的停運是發展的必然。隨著西安、咸陽兩地更多互聯互通項目展開,從“多次換乘”到“一腳油門”,以西安、咸陽兩市主城區為圓心的30分鐘交通圈越來越大。
在西咸新區和中國西部科技創新港的輻射帶動下,新質生產力正加速發展。在位于西咸新區西部云谷的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趙凡向記者展示了最新生產的磁性器件:“日常使用的手機、智能手表等設備都有磁性材料的身影,過去這一領域產品長期依賴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現在我們實現了自主研發和國產替代?!?/p>
2011年,西安交通大學劉明教授團隊在實驗室成功研發出了高磁導率軟磁材料,但因缺乏市場化經驗和平臺支撐,技術一睡就是十年。2021年,陜西最大的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成立,加速推動科技成果從“書架”走向“貨架”。當年6月,劉明教授團隊成立了西安銳磁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獲得了1000萬元資金,成功搭建中試生產線,逐漸具備了在市場中搏擊風浪的能力。
西咸新區和西安交通大學還聯手打造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示范區。2024年3月,趙凡經過選拔入選“人才池”并加入企業,協助開展聯合研發。2024年,銳磁磁芯產量達到1億只,銷售額近2000萬元。
旭氫時代、氫易能源、質子汽車……像銳磁電子這樣的企業在西咸新區還有很多。2024年,西咸新區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350億元、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6878家,同比分別增長56.4%、38.4%。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450家、增長56.6%,增量居西安市第一。氫能、智能網聯、無人機、機器人4個產業入選全省秦創原未來產業聚集區建設行列。

從“創新協同”到“產業一體”,秦創原綜合服務平臺與咸陽科技綜合服務平臺實現聯通,咸陽彬州市高端能化協同創新基地在新區成功掛牌運營。2024年,西咸新區聯合咸陽市共同開展重大技術攻關揭榜掛帥,形成企業技術需求34項。新區氫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秦源智科儲能分別在咸陽市投資建設成果轉化項目。
“西安與咸陽近在咫尺,產業基礎厚重,產業結構互補。2024年,咸陽市數智化改造規上企業520家,新增省級瞪羚企業29家、專精特新企業45家,研發投入強度、技術合同成交額居全省地級市前列?!毕剃柺锌萍季志珠L楊沖鋒說。
今年年初,秦創原人才大市場迎來了“西安-咸陽一體化”2025年新春首場大型招聘會,來自兩市的10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1500多名求職者應聘。“西安-咸陽一體化”招聘會已成為就業領域的一張IP。
“我們充分發揮好新區橋梁和紐帶作用,廣泛挖掘西安咸陽兩地招聘需要和求職需求,在這里實現人才精準匹配,促進創新要素自由流通。”西咸新區社會事業服務局副局長趙宏慶說。

“一體化”發展還讓政務服務、教育、醫療等領域優勢資源全面向兩地居民延伸。陜西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制定印發2025年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7個方面重點工作任務,包含推進創新協同共享、強化產業雙向聯動、加強生態聯保共治等方面,明確推進地鐵11號線項目立項報批、加快引漢濟渭北塬城鄉供水工程、推動西安咸陽兩市各40所學校開展結對幫扶、探索推進兩市“三甲”醫院檢驗結果互認等重點任務。

“我們將認真落實陜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有關工作要求,會同相關部門強化政策牽引、要素保障和統籌協調,確保年度重點工作任務落細落實,推動西安一咸陽'七個一體化’發展取得新成效?!蔽飨绦聟^發展改革和商務局局長劉洪濤表示。